学员之声 | 全国高校教师“设计赋能乡村振兴”高研班结课心得

发布时间:2023-01-12 15:37:18   来源:

图片

 

在全国高校教师“设计赋能乡村振兴”高研班圆满结课之际,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组委会(NCDA)也陆续收到了许多学员的结课心得。在这里,我们精选了两篇学员的收获与感想,与各位分享。

 

 

人工智能助力乡村设计的几点思考

云南开放大学 总第196期 杨健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需要更加重视农业,更加惦念农民,更加关怀农村,在新征程中用新的思路、范式去破解“三农”难题。换言之,民族复兴征程上,一定要实现乡村振兴。

如果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乡村建设,无论是提供智慧消防、智慧医疗,还是对乡村环境卫生、安全隐患等进行管理治理,都能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事业。

以人工智能、新能源、5G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变革澎湃而来,为乡村振兴突破传统范式,以技术创新应用引领乡村变革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也正是基于此,党和政府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提出建设数字乡村。

今年的“一号文件”,明确把“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作为35项年度重点工作之一。可以预计,数字乡村建设将进一步提速,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将获得更大用武之地。作为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参与方,市场主体正着眼于政策导向、“三农”需要和自身能力,积极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做出更大贡献。

“三农问题”是我国从农业社会迈向工业社会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近年来,伴随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转换、国家政策扶持,“三农问题”部分症结得到缓解,但并未彻底解决。

目前来看,乡村依然是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最突出的表现,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迈过三道坎。

第一,产业发展滞后,经济转型升级缺乏内在动力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虽然得到快速提升,但明显滞后于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目前,农业深加工不足、产业链过短,整体附加值过低,且智能化、大型化技术工具应用偏少。同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小规模经营,进一步推高了农业生产的综合成本。从二产来看,高度竞争的国内统一大市场下,乡镇企业竞争力整体偏弱,或处于价值链低端,对当地经济的带动力大不如前。从三产来看,现代服务业发展对优质市场要素的依赖性更强,但优质要素恰恰是农村的短板。近年部分地区出现的乡村游内容同质化严重,可持续性较差,且容易沦为地产项目。

第二,农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环境治理尚存在盲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绝大部分乡村实现了道路硬化,超97%的乡镇有了快递网点、农村基本实现稳定可靠供电服务、超98%农村通光纤和4G。但是,相较于智慧城市建设,乡村数字化、智慧化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部分地区乡村智能化平台建设、数据收集等前期工作尚未完成,部分地区的数字化平台沦为“晒太阳”工程,事倍功半。此外,我国城乡环境治理水平差距依然较大,面源污染、垃圾围村等“脏乱差”现象还比较突出,美丽乡村建设面临挑战。

第一,AI科技赋能农村“智”治,提高乡村治理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今年“一号文件”明确指出,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通过数字化手段,乡村治理逻辑得到重塑,事前防控和事中处理、转向数据决策机制在部分地区日趋成熟。AI科技正弥合城乡之间的鸿沟,城乡深度融合,公共资源配置均衡化加速。

第二,以AI为手段削减农民在农业生产中人力、物力支出的空间巨大。城市数字化基础设施陆续向乡村覆盖,促进要素在城乡间双向自由流动,让广大农民共享数字经济红利,使之成为数字乡村的最大受益者。

人工智能技术是一种工具。尽管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在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人类对自己智能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很多关键技术仍未解决,新技术的应用必然会创造出新的行业,经济增长必然会带来更多就业岗位。因此,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担心人工智能会超越人类的智能,甚至替代人类。人工智能技术是把人类从艰苦、危险、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的手段。

                                    2022年11月14日星期一

 

 

 

研修心得

武昌工学院 总第196期 颜雪晨
在今年十月,我有幸参加了由NCDA大赛组委会组织的“设计赋能乡村振兴”主题培训,培训结束后也引发了我对乡村振兴的一些思考。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建设乡村、振兴乡村的战略计划。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抓住机遇,着力解决好乡村发展中的诸多短板问题,为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长期以来,一些中青年受制于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进城市务工的发展强于留着家乡建设,从事农业生产和销售的人群多数为留守老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导致乡村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进展缓慢,部分乡村的传统特色文化逐渐被遗忘。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魂,振兴乡村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为了改善乡村发展的困境,各地区需探求突破点吸引各行业的人才助力,选择振兴乡村的新通道尤为重要。在这个背景下,各地区可以通过深入挖掘某一地域特色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确定设计主题,进行一些创造性设计活动制作相关的商品。再根据乡村当地的发展现状,将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持续改善社会民生问题,提高农业生产力、农村创造力,取得较好的经济效应。
因此,文化价值是产业兴旺的关键因素,振兴乡村文化需建设文化阵地,丰富的文化内容才能锻造新时代乡村在地文化的展示力,加强乡村发展的进程。
2022年11月22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