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1-12 15:36:52 来源:
【设计赋能乡村振兴高研班系列报道】之一
——同济大学邹其昌教授
邹其昌: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上海国际设计创新学院双聘教授、设计学博导,同济大学长聘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艺术学院名誉院长、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中华工匠文化体系及其传承创新研究》首席专家。
同济大学邹其昌教授
中华美学学会理事,教育部、中宣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研究工程(“马工程”)重大课题《中国美学史》编写组核心专家。完成或承担国家级项目、省部级项目等多项,发表美学设计学研究论文8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作4部,古籍整理4部,译著3部,主编《设计学研究》(大型设计学理论研究丛刊5部)、《上海设计文化发展报告》(年度系列)等。邹教授受邀主持《文化艺术研究》“乡村设计与乡村振兴”栏目,也曾发起并组织策划召开了“中国设计理论与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暨第一届当代中国乡村设计提名展”,提出了“乡村设计学”,特别突出强调了“乡村设计学体系”对中国当代设计学体系建构的理论价值,有效地推进了乡村设计在乡村振兴国家发展战略中的独特价值和现实意义。
10月28日邹其昌教授受未来设计师NCDA大赛组委会邀请,在“设计赋能乡村振兴高研班”作主题讲座,为参训教师分享了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的策略与经验。本次讲座的题目是《中国设计理论与乡村振兴——乡村设计学体系论纲》,以邹教授近年来在乡村设计学的基本理论探索与研究为基础,立足中国,努力探索与建构当代中国有根的设计理论体系。讲座中,邹教授首次明确提出“体系思维”(the Systemic Thinking)或“体系化思维”(the Systematic Thinking)理论展开对乡村设计理论问题的系统深入思考和多元探索。乡村是一个体系化生命体,乡村设计必定要以体系化思维探索设计创新、建设与发展之路。主要内容涉及到“乡村建设理论”“乡村振兴”、“乡村设计”、乡村设计学体系建构、乡村设计战略等。邹教授提出,“乡村设计”意义重大,同时也是一门新兴的设计学学科,即一门专门研究乡村设计的学问,更是建构一门中国有根的设计理论的前提,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亟待设计理论界展开深入系统研究。
授课图例
今年,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NCDA)组委会、未来设计师·全国艺术设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组委会与有关单位合作开展“我为乡村做设计”志愿服务活动,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包含乡村设计学学术研究,乡村振兴设计竞赛,设计赋能乡村振兴案例征集等内容。此次“设计赋能乡村振兴”高研班作为学术活动之一,组委会邀请了该领域知名且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学者授课,分享策略与经验,希望在以下几方面给参训者带来有益的启发。
(一)帮助教师将碎片化的实践理论化、体系化,高质量开展设计赋能乡村振兴教学实践,提高乡村振兴教学创新的学术价值;
(二)高质量参加2023第十一届未来设计师NCDA乡村振兴系列赛事;
(三)帮助教师更好开展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教学创新,高质量参加未来设计师·全国艺术设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
(四)更好地参与“设计的力量--全国高校设计赋能乡村振兴创新案例”征集活动,提高案例内涵与质量。
高研班10月28日开始,将于11月10结束。组委会和智惠乡村志愿服务中心(民政部直管全国性志愿服务组织)将联合为合格者颁发证书。